
环保钝化处理工艺规程 一、工艺流程 序号 | 工艺名称 | | 时间(min) | 温度(℃) | 备 注 | 1 | 碱除油 | 5~15 | 常温 | 除油时应该经常动框,可以加快除油速度。 | 2 | 水洗 | 0.5~1 | 常温 | 水洗槽应该保持溢流,控制pH值=7~8。 | 3 | 出光 | 1~3 | 常温 | 注意添加药剂,保证出光后工件表面无黑灰。 | 4 | 水洗 | 0.5~1 | 常温 | 保持溢流,控制pH值不宜过酸 | 5 | 水洗 | 0.5~1 | 常温 | 保持溢流,控制pH值=6~7 | 6 | 钝化 | 1~3 | 常温 | 生产时注意槽液各项浓度,根据生产量进行补加。处理时间不宜过长 | 7 | 水洗 | 0.5~1 | 常温 | 保持溢流,控制pH值=6~7 | 8 | 水洗 | 0.5~1 | 常温 | 保持溢流,控制pH值=6~7 |
二、使用药剂 1.无磷脱脂剂(喷淋或浸泡) 2.脱脂添加剂(喷淋或浸泡) 3.出光剂 4.环保钝化剂 三、前处理工艺说明 1、装框检查工件上挂前是否存在缺陷,严重的应马上取下。 2、碱除油 (1)处理液组成与要求: 组 成 除油粉, 除油添加剂 温 度 常温 时 间 5~15 (2)工作液维护与管理: A、每2小时检测除油槽游离碱度,适量补充除油粉和除油添加剂 (3)药液添加与碱度检测: A、游离碱度检测:取10ml工作液于250ml锥形瓶中,加入50ml蒸馏水,滴3~4滴酚酞指示剂,并用0.1N的硫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红色消失,读取消耗的硫酸标准溶液的体积即为游离碱度的点数。 B、及时清理槽液上漂浮的污物、 (4)换槽周期: 一般每处理60,000~100,000m2的工件面积换槽一次,具体视工件表面油污程度而定。 3、水洗 (1)水洗时的要求及工艺条件: 组 成 自来水 温 度 常温 喷淋压力 0.08~0.15Mpa 时 间 0.5~1min (2)水洗池的维护: A、每班前检测水洗池的pH值,控制为7~8 B、水洗池工作时保持溢流状态。 4、出光 (1)处理液组成及要求: 组 成 出光剂 温 度 常温 时 间 1~3min (2)工作液维护与管理: A、注意检测除油槽酸度,适量补充出光剂 (3)药剂添加与碱度检测: A、游离酸度检测:取10ml工作液于250ml锥形瓶中,加入50ml蒸馏水,滴3~4滴溴酚蓝指示剂,并用0.1N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由黄色变成蓝色,读取消耗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即为游离酸度的点数。 4、水洗 (1)水洗时的要求及工艺条件: 组 成 自来水 温 度 常温 时 间 0.5~1min (2)水洗池的维护: A、每班前检测水洗池的pH值,控制为6-7. B、水洗池工作时保持溢流状态。 5、钝化膜 (1) 工作液的组成及工艺条件: 组 成 钝化剂 槽液浓度 1-3% 处理时间 60-180S(一般浓度低则时间长,浓度高则时间短) 处理温度 常温 (2)槽液的维护与控制: 1、每班前检测皮膜的浓度:浓度一般控制在3-12点;PH值控制在4.0~5.5。 2、浓度点数: ①、取10ml槽液放入250ml的锥形瓶中 ②、加入PH=1.4的缓冲溶液20ml ③、加入5ml盐酸羟铵 ④、加入几滴二甲酚橙指示剂 ⑤、在电炉上加入至80~90℃(瓶底开始出现气泡) ⑥、趁热用1mmol/L EDTA标准溶液滴定,溶液由紫红色变为亮黄色为滴定终点。EDTA耗用的毫升数即为槽液浓度点数。 6、水洗 (1)水洗时的要求及工艺条件: 组 成 自来水 温 度 常温 时 间 0.5~1min (2)水洗的维护: A、每班前检测水洗池的pH值,控制为6~7,每周换水一次。 B、水洗池工作时保持溢流状态。 7、烘干 烘干工序的控制与维护: A、处理好工件应及时烘干, 烘干温度110~220℃。 B、不合格产品严禁进入下道工序。 |